收藏
课程目录
1.1 医学微生物概述
2.1 细菌的大小和形态
2.2 细菌的基本结构
2.3 荚膜、鞭毛
2.4 菌毛、芽孢
3.1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3.2 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
3.3 细胞的代谢产物及意义
3.4 细菌的人工培养
4.1 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4.2 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5.1 物理消毒灭菌法
5.2 化学消毒灭菌法
6.1 细菌的变异现象
6.2 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7.1 细菌的致病性
7.2 感染的来源与类型
8.1 医学免疫学概述
8.2 抗原的概念与种类
8.3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8.4 抗原的特异性
8.5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9.1 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9.2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9.3 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9.4 抗体的生物学作用
9.5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10.1 补体系统概述
10.2 补体系统活化的激活途径
10.3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11.1 免疫器官
11.2 T淋巴细胞
11.3 B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
12.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概述
12.2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遗传特征
12.3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布及意义
13.1 免疫应答概述
13.2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13.3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14.1 抗感染免疫
15.1 I型超敏反应
15.2 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15.3 Ⅱ型超敏反应临床常见疾病
15.4 Ⅲ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15.5 Ⅲ型超敏反应临床常见疾病
15.6 Ⅳ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15.7 Ⅳ型超敏反应临床常见疾病
16.1 人工自动免疫
16.2 人工被动免疫
16.3 凝集反应
17.1 葡萄球菌
17.2 链球菌
17.3 脑膜炎奈瑟菌
18.1 埃希菌属生物学性状
18.2 埃希菌属致病性
18.3 志贺菌属的生物学性状
18.4 志贺菌属致病性
19.1 破伤风梭菌
19.2 结核杆菌的生物学性状
19.3 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20.1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20.2 病毒的致病性与感染
20.3 病毒的检查与防治原则
21.1 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21.2 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组成
21.3 乙肝病毒的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21.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2.1 梅毒螺旋体
22.2 支原体
22.3 立克次体
22.4 衣原体
22.5 真菌
23.1 人体寄生虫、宿主与寄生虫生活史
23.2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23.3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原则
23.4 似蚓蛔线虫的形态与生活史
23.5 似蚓蛔线虫的致病性、实验诊断和防治原则













































































课程详情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能够应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临床常见的免疫现象与免疫性疾病、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做出解释。同时,结合学科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案例,培养学习者爱国情怀,使学习者在社会医学服务行业中,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能够应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临床常见的免疫现象与免疫性疾病、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做出解释。同时,结合学科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案例,培养学习者爱国情怀,使学习者在社会医学服务行业中,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能够应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临床常见的免疫现象与免疫性疾病、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做出解释。同时,结合学科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案例,培养学习者爱国情怀,使学习者在社会医学服务行业中,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