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课程目录
绪论(一)
绪论(二)
1.1 阴阳学说
1.2.1 五行学说(一)
1.2.2 五行学说(二)
1.3 阴阳五行常见问题解答
2.0 脏腑学说概述
2.1 肝
2.2 心
2.3 脾
2.4 肺
2.5 肾
2.6 六腑
2.7 五脏六腑常见问题解答
3.1 气
3.2 血
3.3 津液
3.4 气血津液的关系
3.5 气血津液常见问题解答
4.0 中医病因理论概述
4.1.1 外感六淫
4.1.2 风邪、寒邪
4.1.3 暑邪、湿邪
4.1.4 燥邪、火邪
4.2 内伤致病因素
4.3 中医病因理论常见问题解答
5.0.1 问诊概述(一)
5.0.2 问诊概述(二)
5.1.1 问寒热
5.1.2 但寒不热
5.1.3 但热不寒
5.1.4 寒热往来
5.2 问汗
5.3 寒热相关问题解答
5.4 问头身胸腹不适
5.5 问耳目
5.6 问睡眠
5.7 问饮食口味
5.8.1 问二便(一)
5.8.2 问二便(二)
5.9 问经带小儿
6.0 望诊概述
6.1.1 全身望诊——望神
6.1.2 全身望诊——望色
6.1.3 全身望诊——望形体
6.1.4 全身望诊——望姿态
6.2.1 局部望诊——望头面(头部、面部)
6.2.2 局部望诊——望五官(目耳鼻、口唇齿龈咽喉)
6.2.3 局部望诊——望躯体
6.2.4 局部望诊——望四肢
6.2.5 局部望诊——望二阴
6.2.6 局部望诊——望皮肤
6.3.1 望排出物
6.4.1 望小儿指纹
6.5.1 关于面部痤疮辨证、各种痰证的问题集锦
7.1 舌诊概述
7.1.2 舌诊的原理
7.1.3 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1.4 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
7.2.1 望舌质——舌色
7.2.2 望舌质——舌形
7.2.3 望舌质——舌态
7.2.4 望舌质——舌下络脉
7.3.1 望舌苔——苔质
7.3.2 望舌苔——苔色
7.4 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的意义
8.1.1 脉诊的原理
8.2.1 脉诊的部位和方法
8.3.1 脉象的要素和正常脉象
8.4.1 常见脉象的特征和意义
8.4.2 常见脉象的特征和意义
8.4.3 常见脉象的特征和意义
8.4.4 常见脉象的特征和意义
8.4.5 常见脉象的特征和意义
8.5.1 相类脉、相兼脉和真脏脉
8.6.1 妇人脉和小儿脉
8.7.1 脉诊的临床意义
9.1.1 听声音的含义、内容、原理以及正常声音
9.2.1 听声音——声音异常
9.2.2 听声音——语言异常
9.2.3 听声音——呼吸音异常
9.2.4 听声音——咳嗽
9.2.5 听声音——胃肠异常声音
9.3.1 嗅气味
10.1 按诊的方法、意义和注意事项
10.2.1 按诊的内容(按胸胁)
10.2.2 按诊的内容(按脘腹)
10.2.3 按诊的内容(按肌肤)
10.2.4 按诊的内容(按手足和按腧穴)
11 中医与诊断——学做自己的医生(结束语)


























































































课程详情
本课程是一门中医入门的通识课程,面向所有对中医学感兴趣的学习者。本课程主要包含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医理论知识(五脏六腑理论、气血津液理论及病因理论等),告诉大家中医说了什么;二是中医诊断方法(问诊、望诊、舌诊、脉诊、闻诊及切诊等),告诉大家中医是如何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进行诊断的。(暨南大学)
本课程是一门中医入门的通识课程,面向所有对中医学感兴趣的学习者。本课程主要包含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医理论知识(五脏六腑理论、气血津液理论及病因理论等),告诉大家中医说了什么;二是中医诊断方法(问诊、望诊、舌诊、脉诊、闻诊及切诊等),告诉大家中医是如何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进行诊断的。(暨南大学)
本课程是一门中医入门的通识课程,面向所有对中医学感兴趣的学习者。本课程主要包含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医理论知识(五脏六腑理论、气血津液理论及病因理论等),告诉大家中医说了什么;二是中医诊断方法(问诊、望诊、舌诊、脉诊、闻诊及切诊等),告诉大家中医是如何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进行诊断的。(暨南大学)
上一篇:老年护理学
下一篇:肿瘤学:肿瘤防治与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