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课程目录
1.1 辐射离我们有多远?
1.2 辐射的概念与分类
1.3 辐射的发现
1.4 辐射与生活的关系
1.5 为何要研究辐射防护
2.1 为什么物质会产生放射性
2.2 放射性衰变的类型
2.3 什么是物理半衰期
2.4 射线如何对机体发挥作用
3.1 自然界中的天然辐射
3.2 生活中的人工辐射
4.1 让人又爱又恨的电离辐射
4.2 诊断、治疗双管齐下 电离辐射在医学中的应用
4.3 “千里眼”与“顺风耳” 电离辐射在工业上的应用
4.4 电离辐射在农业上的应用
5.1 电离辐射为什么有危害
5.2 电离辐射怎样危害人体
5.3 影响电离辐射的因素有哪些
6.1 电离辐射的测量原理及仪器
6.2 如何监测电离辐射
6.3 非电离辐射的监测范围及规定
6.4 电磁辐射污染源监测方法
7.1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7.2 外照射防护的原则
7.3 内照射防护的原则
7.4 医用X射线的辐射防护
7.5 医用伽马射线的辐射防护
7.6 实验室操作规程
8.1 放射性废物的特点及来源
8.2 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及处置
9.1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9.2 日本福岛核事故
9.3 破解法老毒咒和鬼屋秘密
9.4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类型
9.5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分级及特点
10.1 “大事件”核应急措施分析
10.2 国家制度下的核应急方针、政策及组织体系
10.3 如何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核应急准备与保障
10.4 核应急响应的紧急措施
10.5 核事故现场公众防护及救援注意事项
11.1 核能如何“为我所用”?核电原理解析及安全运行的策略
11.2 全球及我国核电发展概况
11.3 关于核电的褒贬之争
12.1 电离辐射or非电离辐射——傻傻分不清楚
12.2 生活中的非电离辐射
12.3 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一样需要防护吗?
12.4 怎样应对生活中的种种非电离辐射?
13.1 手机辐射的概念与本质
13.2 有关手机辐射的争论——“孰是孰非”?
13.3 手机辐射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13.4 如何有效降低手机辐射
13.5 电脑辐射的本质与特点
13.6 如何健康地使用电脑?





















































课程详情
本课程依据国家放射防护法律法规,由专业教师由浅至深、通俗地介绍辐射的来源、分类、对机体损伤的机理,着重介绍了针对不同类型辐射的安全防护策略,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山东大学)
本课程依据国家放射防护法律法规,由专业教师由浅至深、通俗地介绍辐射的来源、分类、对机体损伤的机理,着重介绍了针对不同类型辐射的安全防护策略,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山东大学)
本课程依据国家放射防护法律法规,由专业教师由浅至深、通俗地介绍辐射的来源、分类、对机体损伤的机理,着重介绍了针对不同类型辐射的安全防护策略,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