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课(haotk.com),助力个人能力素养提升更简单!
首页 > 在线课程 > 生态农学 >  耕作学
收藏
课程目录
1.0 课程简介 1.1 耕作学概述 1.2 耕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 2.1 作物布局概述 2.2.1 光照条件对作物布局的影响 2.2.2 温度条件对作物布局的影响 2.2.3 水分条件对作物布局的影响 2.2.4 土壤条件对作物布局的影响 2.2.5 地貌对作物布局的影响 2.3 作物布局设计 3.1.1 间混套作的概念、特点和区别 3.1.2 间混套作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3.1.3 合理间套作的效益原理 3.1.4 间套作作物与品种选配原则 3.1.5 间套作中作物的田间结构 3.1.6 我国间套作的主要类型和方式 3.2.1 复种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3.2.2 复种的效益原理 3.2.3 我国复种的主要类型 4.1.1 作物茬口及其特性的形成 4.1.2 各类作物的茬口特性 4.2.1 轮作的概念及轮作发展史 4.2.2 轮作的作用 4.2.3 轮作的合理应用 4.3.1 连作的概念及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 4.3.2 连作障碍及其成因 4.3.3 连作的应用 5.1.1 土壤耕作实质及依据 5.1.2 土壤宜耕性及耕作质量 5.2.1 初级耕作措施 5.2.2 次级耕作措施 5.3.1 土壤的平翻及垄作耕法 5.3.2 土壤深松耕法 5.3.3 土壤的少耕及免耕法 5.4.1 土壤耕作制的任务、建立原则及程序 5.4.2 我国现行土壤耕作制类型及特点 6.1 种养结合的技术原理 6.2.1 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模式 6.2.2 水田种养模式 6.2.3 庭院种养模式 6.3 与畜牧业相结合的种植模式 7.1 耕地保护的内涵及目标 7.2 耕地水蚀防控 7.3 耕地风蚀防控 7.4 农田杂草防除 7.5 土壤盐碱的治理 7.6 污染土壤改良利用 8.1 土壤有机质及其作用 8.2.1 耕地物质循环与养分平衡 8.2.2 不同种植制度下耕地物质平衡 8.2.3 耕地培肥途径与措施 8.2.4 确定用养结合的平衡体系 8.2.5 确定培肥体系的原则 9.1 中国耕作制度区划 9.2.1 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制度 9.2.2 江南、华南、北部低中高原耕作制度 9.2.3 西北、四川、西南、青藏高原耕作制度
课程详情
本课程从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两大方面,系统讲授耕地“用养结合”的理论、技术与管理体系。
本课程从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两大方面,系统讲授耕地“用养结合”的理论、技术与管理体系。
26859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