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课程目录
1.1 氨基酸及其结构特点
1.2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1.3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4 氨基酸和蛋白质的两性解离性质及等电点
1.5 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性质
1.6 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和沉淀反应
1.7 蛋白质的紫外吸收性质和颜色反应
1.8 植物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植物蛋白质组学
2.1 酶的活性中心
2.2 酶的专一性机制
2.3 酶的高效率催化能力如何实现
2.4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5 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2.6 维生素与植物
3.1 DNA的一级结构
3.2 DNA的高级结构
3.3 植物DNA的结构特点
3.4 三大类RNA的结构特点
3.5 RNA的功能
4.1 生物氧化概述
4.2 电子传递与呼吸链
4.3 线粒体氧化体系
4.4 能量货币——ATP
4.5 氧化磷酸化
5.1 植物中的主要糖类物质及功能
5.2 常见单糖、寡糖和多糖的结构特点
5.3 糖酵解(EMP)途径的反应历程与调控
5.4 糖酵解(EMP)产物的代谢去路
5.5 三羧酸循环的反应历程与调控
5.6 葡萄糖无氧及有氧氧化中的能量释放与转换
5.7 磷酸戊糖途径(PPP)及其重要性
5.8 乙醛酸循环(GAC)及其重要性
5.9 糖异生途径及其生物学意义
5.10 植物中蔗糖和淀粉的生物合成
6.1 植物中的脂类物质及代谢概述
6.2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6.3 脂肪的分解代谢
6.4 脂肪的合成代谢
7.1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及氨基酸的分解
7.2 氨基酸分解产物的转化
8.1 DNA复制的一般特征
8.2 DNA复制相关的酶类和蛋白因子
8.3 DNA复制的过程
8.4 DNA复制的高度忠实性
8.5 RNA的转录
8.6 植物基因编辑技术
8.7 蛋白质合成体系
8.8 蛋白质合成过程
9.1 实验一:蛋白质的两性反应及等电点测定
9.2 实验二:双缩脲法测定植物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
9.3 实验三:酶的基本特性
9.4 实验四:植物多酚氧化酶的制备及化学性质
9.5 实验五: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及鉴定
9.6 实验六: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混合蛋白
9.7 实验七:单核苷酸离子交换柱层析
9.8 实验八:糖酵解中间产物磷酸丙糖的鉴定
























































课程详情
本课程分为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两部分,理论部分包括蛋白质化学、酶化学、核酸化学、生物氧化、植物中的糖类物质及代谢、植物中的脂类物质及代谢、含氮小分子代谢、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共八章内容。(西南林业大学)
本课程分为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两部分,理论部分包括蛋白质化学、酶化学、核酸化学、生物氧化、植物中的糖类物质及代谢、植物中的脂类物质及代谢、含氮小分子代谢、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共八章内容。(西南林业大学)
本课程分为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两部分,理论部分包括蛋白质化学、酶化学、核酸化学、生物氧化、植物中的糖类物质及代谢、植物中的脂类物质及代谢、含氮小分子代谢、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共八章内容。(西南林业大学)
上一篇:波动与近代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