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课程目录
1.1 学习进化生物学的目的和意义
1.2 达尔文之前的进化论
1.3 达尔文进化论的诞生及要点
1.4 综合进化论与中性学说
2.1 Hardy-Weinberg平衡
2.2 基因突变、群体交流对微进化的影响
2.3 遗传漂变的进化意义
2.4 交配方式对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
2.5 自然选择的度量
2.6 自然选择的类型
2.7 性选择
2.8 自然选择与特殊适应构造的形成
3.1 表型变异的来源
3.2 自然选择下的表型进化
3.3 表型的空间进化
4.1 物种的标准与物种结构
4.2 物种形成的条件与隔离机制
4.3 特殊的物种现象——环种
4.4 基因的水平转移与成种
5.1 宏进化的概念与类型
5.2 宏进化的形成方式
5.3 物种灭绝
5.4 种间关系——协同进化
5.5 “适者生存”与“进化”的解读
6.1 系统发生分析基础概念
6.2 系统发生树构建方法——距离法
6.3 系统发生树构建方法——字符法
6.4 系统发生分析的应用
7.1 基因组多样性与进化
7.2 全基因组的自然选择
7.3 新基因的起源
7.4 染色体进化
7.5 性染色体进化
8.1 自然选择如何克制“自私”的泛滥
8.2 生物合作方式的演化
8.3 群选择
8.4 表观遗传与获得性遗传
8.5 进化上的性别冲突与合作
8.6 超个体生物的进化
9.1 进化的稳定策略
9.2 纳什均衡
9.3 进化博弈——谁有更强的适应性?
9.4 没有进化稳定策略的群体演化
9.5 从博弈论视角看合作的进化
10.1 走出非洲
10.2 绕过基因组的人类进化
10.3 达尔文医学
10.4 人类心理的进化
















































课程详情
本课程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通识类课程,从进化的视角出发,帮助学习者理解生物世界多样性的起源、进化与维持机制,探寻其与生物学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本课程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通识类课程,从进化的视角出发,帮助学习者理解生物世界多样性的起源、进化与维持机制,探寻其与生物学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本课程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通识类课程,从进化的视角出发,帮助学习者理解生物世界多样性的起源、进化与维持机制,探寻其与生物学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