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课程目录
0.1 导论(上)
0.2 导论(下)
1.1 货币与货币制度
1.2 货币的职能
1.3 货币形态的演变
1.4.1 货币制度的构成及其演变(上)
1.4.2 货币制度的构成及其演变(下)
1.5 货币层次的划分
2.1 信用与利率机制
2.2 信用工具
2.3 利息与两种计息方式
2.4 利率的种类
2.5 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率的计量
2.6 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
3.1 金融市场
3.2 基础性金融市场
3.3 衍生金融市场
4.1 金融机构
4.2 我国现行金融中介机构
5.1 商业银行
5.2 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
5.3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5.4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
5.5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5.6 商业银行管理
6.1 中央银行
6.2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7.1 货币供给
7.2 存款创造过程
7.3 货币供给理论模型
7.4 影响或决定货币供给量的因素
7.5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与内生性
8.1 现金交易方程式
8.2 现金余额方程式
8.3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8.4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9.1 经济均衡与货币均衡
9.2 通货膨胀
10.1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10.2 货币政策一般工具
10.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0.4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10.5 货币政策效应
11 金融创新
12 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
13 金融监管
14.1 外汇与汇率
14.2 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
















































课程详情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银行、资本市场运作的基本规律,对金融活动及宏观金融调控的理论、运行机制和方法等有较全面的认识,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经济问题的正确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银行、资本市场运作的基本规律,对金融活动及宏观金融调控的理论、运行机制和方法等有较全面的认识,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经济问题的正确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银行、资本市场运作的基本规律,对金融活动及宏观金融调控的理论、运行机制和方法等有较全面的认识,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经济问题的正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