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课程目录
1.0 绪论
1.1 静力学基本概念
1.2 静力学基本公理
1.3 约束和约束反力
1.4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1.5 物体系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2.1 平面汇交力系概述
2.2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及平衡——几何法
2.3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及平衡——解析法
3.1 平面一般力系概述
3.2 力矩的概念
3.3 合力矩定理及其应用
3.4 力偶及其特性
3.5 力偶系的合成及平衡
3.6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3.7 平面平行力系
3.8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3.9 物体平衡分析实例
3.10 物体系平衡分析实例
3.11 静定与超静定的概念
3.12 桁架的基本概念
3.13 桁架的基本解法
3.14 摩擦的基本概念
3.15 摩擦角与自锁现象
3.16 包含摩擦的平衡问题
3.17 滚动摩擦
4.1 空间力系概述
4.2 空间力的表达
4.3 空间汇交力系的平衡
4.4 空间力对点之矩
4.5 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
4.6 物体的重心和形心
5.1 变形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
5.2 内力的概念
5.3 拉压杆横截面的内力及轴力图
5.4 应力的概念
5.5 轴向拉压杆的应力
5.6 轴向拉(压)杆的强度条件
5.7 拉压杆的变形
5.8 杆系节点位移计算
5.9 拉压应变能
5.10 低碳钢拉伸的力学性能
5.11 材料塑性性能指标
5.12 脆性材料及非金属材料力学性能
5.13 应力集中
5.14 轴向拉压超静定问题(一)
5.15 轴向拉压超静定问题(二)
6.1 剪切与连接件的实用计算概述
6.2 连接件的实用计算
7.1 扭转概述
7.2 扭矩的计算及扭矩图
7.3 薄壁圆筒的扭转
7.4 等直圆轴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7.5 切应力强度条件
7.6 扭转变形计算
7.7 扭转超静定 扭转应变能
7.8 非圆截面扭转
8.1 梁的弯曲变形概述
8.2 梁横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
8.3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8.4 剪力、弯矩与分布荷载集度之间的关系
8.5 利用剪力、弯矩与分布荷载之间的微分关系作剪力、弯矩图
8.6 根据叠加原理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8.7 平面刚架、曲杆、斜梁的内力图
9.1 纯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9.2 横力弯曲正应力的计算
9.3 矩形截面梁弯曲切应力的计算
9.4 其他截面形式梁弯曲切应力的计算
9.5 梁的强度条件
9.6 梁的合理设计
10.1 梁的变形计算、挠度和转角
10.2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及其积分
10.3 叠加法计算梁的变形
10.4 梁的刚度条件
10.5 简单超静定梁
11.1 应力状态概述
11.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
11.3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图解法
11.4 平面应力状态的分析
11.5 空间应力状态的概念
11.6 广义胡克定律
11.7 空间应力状态下的应变能密度
11.8 强度理论及其相当应力
12.1 组合变形概述
12.2 两个互相垂直平面内的弯曲
12.3 拉伸(压缩)与弯曲
12.4 偏心拉伸与压缩
12.5 截面核心
12.6 弯曲与扭转的组合
13.1 压杆稳定的概述
13.2 细长中心受压直杆临界力的欧拉公式
13.3 不同杆端约束下细长压杆临界力的欧拉公式
13.4 欧拉公式的应用范围及临界应力总图
13.5 实际压杆的稳定计算
13.6 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课程详情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习者可掌握实际工程构件的设计原理、力学分析方法、失效形式及原因,提升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习者可掌握实际工程构件的设计原理、力学分析方法、失效形式及原因,提升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习者可掌握实际工程构件的设计原理、力学分析方法、失效形式及原因,提升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上一篇:装配式建筑识图与制图
下一篇:施工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