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课程目录
1.1 交通管理与控制的产生、发展与演变
1.2 交通管理与控制的主要原则及问题分析
2.1.1 交通需求与系统管理的定义
2.1.2 交通需求管理的内涵简介
2.2 交通需求管理的主要措施
2.3 交通需求管理评价的分类与方法
3.1 慢行交通基本特征
3.2 行人交通路段与交叉口管理方法
3.3 步行路段过街与信号控制方法
3.4.1 自行车路段交通管理方法
3.4.2 自行车交通管理分析视频
3.5.1 自行车交叉口交通管理方法
3.5.2 交叉口自行车通行管理分析视频
4.1 机动车交通特性及车速管理依据
4.2 机动车速度管理方法
4.3 机动车单向交通管理方法(1)
4.4 机动车单向交通管理方法(2)
4.5 机动车变向交通管理方法
4.6 机动车交通接入管理方法
4.7 机动车专用车道管理方法(1)
4.8 机动车专用车道管理方法(2)
5.1 平面交叉口类型的划分及交通管理原则
5.2 平面交叉口安全视距计算
5.3 平面交叉口安全视距分析案例
5.4 平面交叉口功能区划分与接入管理
5.5 交叉口渠化含义、作用、原则及设计要素
5.6 平面交叉口主要渠化措施
6.1 信号控制交叉口适用条件
6.2 单点交叉口信号控制基本要素
6.3 信号控制的相序图和控制图
6.4 两难区域与黄灯、全红时长计算
6.5 黄灯与全红时长的案例分析
6.6 饱和流率与信号损失
6.7 有效绿灯时间、绿信比、流率比
6.8 关于饱和流率计算的问题
6.9 基于直行当量的流率比计算方法
6.10 流率比计算实例
6.11 最短信号周期与实用信号周期
6.12 基本信号控制相位方案初步设计方法
6.13 基本信号配时方案设计
6.14 信号控制方案设计案例分析
6.15 早启迟断式相位设计
6.16 早启迟断式相位方案设计案例
6.17 特殊交叉口信号控制——T形交叉口
6.18 特殊交叉口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2次停车控制
6.19 感应式信号控制的条件与工作原理
6.20 感应式控制的基本参数
6.21 感应式信号控制案例分析
7.1 停车交通基本定义及问题分析
7.2 停车交通的需求特性
7.3.1 停车交通供需平衡管理方法(1)
7.3.2 停车换乘调查与分析视频
7.4.1 停车交通供需平衡管理方法(2)
7.4.2 校园停车管理案例视频
7.5 停车交通系统管理方法——路内管理
7.6 路外停车场的交通系统管理方法
7.7.1 停车交通的信息化管理方法
7.7.2 智能化停车信息诱导系统演示
8.1 高速公路交通管控概述
8.2 高速公路延误分析
8.3 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控制
8.4 高速公路主线控制方法
9.1 信号协调控制的基本要素
9.2 单向绿波基本设计方法
9.3 考虑排队车辆的单向绿波设计
9.4 单向绿波闭回路约束
9.5 单向绿波闭回路分析案例
9.6 双向绿波的相位差特征
9.7 双向绿波相位差确定的图解法
9.8 双向绿波设计的数解法
9.9 干线信号协调控制数解法结果分析
9.10 干线信号协调控制的设计流程
10.1 交通管理法规概述
10.2 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概述
10.3 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设置要点
11.1 区域控制概述
11.2 TRANSYT控制系统
11.3 SCATS系统
11.4 Scoot系统与ACTRA控制系统
12.1 饱和流率修正方法
12.2 行人和自行车冲突条件下饱和流率修正方法(1)
12.3 行人和自行车冲突条件下饱和流率修正方法(2)
12.4 行人和自行车冲突条件下饱和流率修正方法(3)
12.5 冲突条件下左转车流饱和流率修正方法(1)
12.6 冲突条件下左转车流饱和流率修正方法(2)
12.7 冲突条件下左转车流饱和流率修正方法(3)
12.8 信号控制交叉口延误概述
12.9 控制性延误分析的稳态理论
12.10 最佳周期公式
12.11 控制性延误分析的定数理论
12.12 过渡函数曲线与延误实用公式
12.13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及实例分析
12.14 关于复合相位的分析方法
12.15 饱和流率和启动损失的实测方法






























































































课程详情
本课程主要介绍如何在最小化改变既有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下,通过交通法规、政策、设施改造、信号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手段,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有序、通畅和可持续发展等目标。(东南大学)
本课程主要介绍如何在最小化改变既有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下,通过交通法规、政策、设施改造、信号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手段,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有序、通畅和可持续发展等目标。(东南大学)
本课程主要介绍如何在最小化改变既有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下,通过交通法规、政策、设施改造、信号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手段,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有序、通畅和可持续发展等目标。(东南大学)